馬孟明:成功整合 追求極致 經濟日報 記者:萬中一、林信昌、林茂仁/台北報導
馬孟明:成功整合 追求極致 經濟日報 記者:萬中一、林信昌、林茂仁/台北報導
May 08, 2003
技嘉早期產品以主機板為主,非終端產品,以專業客戶為主,如今轉型產品線已擴增至終端產品,整台的pc、ia、nb來面對終端消費者。從主機板到整機終端產品,對品牌的創新價值不同,行銷手法也有很大不同。

一個產業要能發展成功,必須有三個基本條件,包括人力資源、企業平台、國家競爭力的協助,透過這些綜合性的「存活條件」,產業的發展環境才能健全。因此整合這些發展基礎,企業才能因應來自大環境的競爭。

在知識經濟時代,企業的創新往往很快就沒有價值,因為別人可能在半年、一年的時間內,透過學習而追趕上。因此企業要維持真正的競爭力關鍵就在「整合」,若能具備整合的能力,別人要copy就不容易,整合愈成功,領先地位就愈穩固。

目前技嘉在全球推動品牌事業的發展過程,面臨最大的問題就在於人力資源不夠。

品牌發展和許多因素有關,但台灣人第一對美學的概念不對,第二又太過功利取向,強調速成,不會去追求精緻文化。日本文化連對拉麵都能研究相當徹底,甚至矇著眼睛,還能吃出產地、那家店做的。「mit」早年被國際定位為「便宜貨」,日本就被視為「精緻」,這與國家文化的推演有關。如今台灣貨已經轉型,朝精品路線發展,追求極致、追求美。其實南韓貨的改變最早,15年前三星、lg等韓商製造的dram,當時被視為次級品,這一、二年來在其國家力量的協助下,三星手機已和諾基亞平起平坐;lg家電、電漿電視價值不但具競爭力,同時也讓人想要擁有。而品牌最高的價值,就在於讓人想去擁有它。

目前台灣面臨許多問題,包括人、企業文化建立、國家競爭力等問題。台灣的企業文化強調速成,要想立即賺錢,只求以殺價競爭的策略來存活,只求代工營運成長,不求品質創新。

在國外,品牌是一項無形資產,國家也認定,投入品牌的行銷費用將可累積成品牌資產,若不持續投資,無形資產也會減低。

但在台灣,並不認定品牌是一項無形資產,依台灣的會計制度,並未鼓勵企業投資品牌。若環境不重視,企業就不會投資。

{{AsideSubscribeInfo.buttonText}}